|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广告研究 >> 公关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六)          【字体: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六)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5

    “我们是一个电信设备制造商,而非大众消费品公司;我们也不是上市公司,我们的员工就是我们的股东,不需要向媒体开放。”华为有关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华为更多是在行业媒体上投放广告并宣传自己。

    但在与思科打官司的过程中,传媒关系是对华为触动最大的问题之一。据说任正非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今后对媒体还是可以适当开放。

    随着数据产品比重的增加,以及小灵通和3G手机的推出,华为的客户再不仅是电信运营商,普通企业用户及个人消费者是它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培育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华为必须走出狭窄的业内视野,在商界和大众市场塑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

    在国际市场上,急需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华为不能再延续过去在国内的低调做法。由于不了解华为,很多客户在华为思科诉讼中中止了与华为的商业合作。与国内市场直销的方式不同,华为在国际市场将更多依赖经销商的力量,这使得品牌形象的塑造更加迫切。

    “事实上,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宣传比国内是要多些。”傅军说。1998年,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就对华为进行了报道。目前为止,华为在海外媒体的广告和参加国际通信展览方面的投入达数千万美元,是中国企业海外宣传投放最多的公司之一。

    不过,即使是海外市场,华为做的也远远不够。一个直接的对比是,思科在全球公司中有近百位新闻发言人,而华为在海外市场还只是依赖公关公司与媒体保持联络。

    现在,华为已经开始尝到与媒体保持开放的好处。去年他们曾邀请一个经常对华为发表批评及猜测性文章的IT评论人士,在半天的访问后,这为对华为持有偏见的评论家完全转变了看法,转而对这家公司的成功赞叹不已。

    这并不是个案。2003年12月,华为第一次主动邀请了数十家海内外媒体参观公司,并接受访问。在今年海外各大财经商业媒体的报道中,华为被描述成一个全球通讯设备业的希望之星,与1年前的“小偷”形象截然不同。

    不过,华为对媒体的开放并非毫无保留。一位媒体人士说,他们在惧怕和观望中打开了门,发现原来游戏并不危险,但并不是心甘情愿。

    “华为长期以来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一下彻底改变不可能。不过,他们不得不改。”与任正非经常讨论企业问题的管理专家吴春波说。吴春波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自1995年以来兼任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

    彻底抛弃跟随策略

    华为人在谈到此次诉讼对华为最大的影响时,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按国际规则办事。”在这句话背后,是华为对自创业以来一直奉行的跟随策略的反思。

    在创业初期模仿和跟进跨国公司的现成产品和技术,这种做法在大多数中国制造业公司身上普遍存在。即使是韩国和日本的企业,也同样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在中国,华为的路由器产品从一开始奉行的就是跟随思科的策略。思科中国公司的一位经理在谈到诉讼时告诉媒体:“华为在国内的做法我们从不理会,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但是它把这些带到了美国,思科股东们看了非常生气:思科怎么能这样放任竞争对手呢?”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建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对华为二次创业的建议:“在10年时间里,华为技术的发展要由技术跟进向技术领先的模式转变,产品发展要实现跟进和模仿向创新和改进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也是1998年,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说:“我们制定的产品和管理规划都要向西门子、朗讯等靠拢,要跟随并超越他们。”

    通过付费使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华为在模仿跟进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自己的技术能力。长期以来,这家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以上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是中国投入技术研发资金最多的公司。近三年每年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都超过30亿元人民币。目前,华为的研发人员超过了一万人。

    2000年之后,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华为开始具备了改进并创新的能力。尤其最近几年,在下一代网络(NGN)、3G全系列设备、光网络、ADSL宽带等领域中,华为的技术实力已经在全球进入了第一阵营,并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今年8月,国际咨询公司Dittberner的报告称,华为U-SYS NGN(下一代网络)系统全球出货量已名列第一。来自美国旧金山电信调研公司PHK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来自光纤网络设备上的收入仅次于阿尔卡特,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技术上,华为早已具备了同步并领先的能力。“在应用技术的层面上,我们的技术储备不输于跨国公司。”华为常务副总裁洪天峰说。但是华为在具体产品的市场策略上却没有完全改变。从诉讼的结果看,华为路由器产品的核心源代码,是与思科截然不同的。但是在用户界面、命令接口、产品外观等边缘技术与设计上,却与思科产品完全类似。从后来华为很快派人进行技术攻关,并拿出全新版本的设计的事实来看,其实华为完全有技术能力拿出自己的设计。

    华为过去在中国采取追随策略是有其特殊土壤的。以此次思科告华为的这起官司来分析。思科为了保证其市场垄断地位,涉及它私有协议的专利技术,是不会给任何人付费授权使用的。不过,私有协议在中国并不受保护,但在美国,思科的私有协议专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在中国市场曾帮华为取得成功的产品跟随策略,拿到美国市场的时候却惹了麻烦,


                              
                              


                      

文章录入:malimali    责任编辑:malima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七)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五)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四)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三)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二)

  • 华为VS思科 全景回放(一)

  • 国际狮子会入非盈利机构公关…

  • 奥丽斯的公共关系广告意识

  • IBM借网球赛试水成功案例

  • 医药终端关系营销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