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传播研究 >> 大众传播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电视分众传播的信息驾驭          【字体:
电视分众传播的信息驾驭
作者:曾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3

    电视“分众传播”,是以不同的收视特点来为不同层次的观众服务。例如“时政新闻”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向全社会发布新闻,是权威话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它的传播对象是不同层次的民众,信息传播要求就相对的通俗易懂又必须严谨准确。“文化新闻”可以是间接的政府行为,它的收视群大多为文化层次中上部分的民众,它的传播特点要求突出文化的普及与文化专业性信息相结合……那么如何实现信息的优质传播呢首先,电视决策人要选择好“策划人才”,信息分众传播的“策划人才”是专业人才中的佼佼者,由他制定纲领性的节目策划书,他要懂得该项节目的生产流程,重要的环节是哪几部分,每一环节的功能、效应是什么,对于专业实践能把握,能做具体的指导。“策划人才”一定是富有时代责任感的专业人员担任,他必须是该项专业信息传播的权威人士,他的策划意识总是站在时代潮流领先的地位,富有创新意识,他的创造性的思维大部分想法都能付诸实现才是合格称职的。
  其次,我们必须要涉及的是“分众传播的信息收视”概念。分众传播的信息收视群突出和宽广限定了信息的个性特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收视群促进了传播特色信息,而分众收视群又是相对大众化的。服务类节目的收视群是在所有专题类节目中面最广、上中下文化层次拉得最开的。群众性就是普遍性,做一档服务类节目,群众目前最关心什么,“实惠”就是特色。同时,你服务的项目愈丰富就愈有人缘。这样一来服务类就成了各家电视台抢手的“热门节目”。

  电视面对全社会,社会上每天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信息也分成不同的类别,电视媒介的任务是分众传播各类信息。比如,文化类节目就成了一种丰富精神生活的重头节目,文化类节目的收视对象一般是观众中关心文化生活和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收视者往往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用形象化传递新的观念,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满足求知欲和补充“知之甚少的头脑”或者是为了消遣休闲。总之文化类的信息传播,收视者不完全是以“实惠”来衡量信息价值,而是以新奇、有个性色彩来满足自我的。这里“文化节目”的概念,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哲学等等”范围,它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娱乐类节目的信息收视群多半是满足于温饱状态的民众或离退休的老人或孩子,还有少量的专业上处于稳定状态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收视群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的,做娱乐节目也得顺其运动的规律来适应收视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上的满足促使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一天天在改变。

  无论服务类、文化类或娱乐类等信息的收视群,都会随时代变化而变,随节目提高而扩大收视或转移收视,总之,是在变化中的。“我们不可固守早已失去意义的废墟,也不可放弃应该占领的高地”,电视分众传播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定的。过去我们叫做“大众传播”,如今叫分众传播,这说明层次在提高,传播上更趋于专业化。信息驾驭给电视人提出一个严峻问题,就是你有多少专业基础你有多少学问编导艺术的基础你具备吗等等问题不得不引起电视人的重视。新世纪社会开始进入全方位的科学管理,电视的专业化分众传播也迫在眉睫,只有各路“英雄”,各专业人员的才干的发挥和有机的配合才可能实现理想的专业传播。那种对电视信息传播的规律不尊重的态度形成的被动挨打状态,应该引起我们电视人足够的警惕!
 
 

文章录入:douyanan    责任编辑:douyan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

  • 告别荒漠——新媒体与精神生…

  • 电视与三次局部战争

  • 作为压迫工具的电视

  • 形象 机器 形象:电视理论中…

  • 电视 声音

  • 假日生活与假日电视

  • 论电视的私人化趋势

  • 关于电视研究的批判

  •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真状态和…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