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我们已可看到艺术(含文学)领域所发生的种种不容忽视的变革。例如,文学作品所凭依的不再是传统的书刊,而是精美的光盘或网页。不仅如此,音乐、美术、摄影、戏剧、电影乃至于广播电视艺术都逐渐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乔迁到网上。在传统艺术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网络艺术"正展现其丰彩和魅力。处在这样的转折期,艺术理论工作者不能不关注网络时代文艺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不仅将电脑用作自己的工具,而且在研究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黄鸣奋《网络与艺术》一书的写作,就基于上述考虑。书中从网络与艺术主体、艺术对象、艺术伴侣、艺术手段、艺术内容、艺术本体、艺术方式、艺术环境、艺术机制9个角度论述了网络时代信息科技所鼓动的27项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后人与今人。角色飘移与社会分工、流动自我与定型自我、网络视野与传统视野,个人定向与公众定向、无师自通与学有常师、合作模式与分离模式、网上直销与传统出版、高科技与人文精神,联网电脑与传统工具。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电子语与书面语、虚拟现实与传统艺术、信息自由与社会约束、动态艺术与静态艺术、网页与书页。超文本与传统文本。超媒体与门类分割、游戏与教化。广度文化与深度文化、数据库艺术与叙事艺术、空间文化与时间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远程文化与近程文化、自由软件模式与商业垄断模式。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 本书是由黄鸣奋主编的《网络狂飙》从书中的一种,丛书的其它5种分别是巫汉祥《寻找另类空间:网络与生存》、崔晓西《流动的盛宴:网络与信息》。王依民《眼球之争:网络与传媒》、郑文礼《吹却泡沫始见金:网络与商机》、史秋衡《赛伯化学堂:网络与教育》。丛书2000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黄一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