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媒介研究 >> 报刊杂志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纸媒的数字化畅想            【字体:
纸媒的数字化畅想
作者:王立纲    文章来源:传媒学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3

广电数字化冲击纸媒宝座

数字化是一场革命,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场革命对媒体变革的重大意义,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制定了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时间表,并把2004年定为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必将大大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将对目前暂时领先一步的纸质媒体构成极大的挑战,纸质媒体也应及早进行数字化的探索,绝不能错过数字化这班车。

另外,广播电视数字化将使我国目前的4亿台电视机成为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这也必将对目前正在红火的商业网站带来不小的冲击,商业网站的经营模式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本文暂不讨论。

从电子版到WAP版

2003年12月11日,《齐鲁晚报》推出WAP版,手机用户可以用手机看报纸,这是继一些纸媒体的手机短信新闻服务之后的又一个数字化发行方式,是纸媒体在数字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努力,这也一定会扩大纸媒体的读者群,壮大纸媒体的影响力。

纸媒体的数字化,最早是从电子化开始的,也就是前两年各纸媒体都相继开通了电子版,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阅读纸媒体的内容,但只是一条条的新闻信息,没有阅读纸质读物的那种舒适方便的视觉感受。随后,又出现了纸媒体的PDF版,就是在网上也能看到报刊的原样版面,给人的感觉是更像报纸了。电子版做得好的如《经济观察报》推出了专门的电子版软件,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其专门的网上报纸阅读器EEO的用户名和密码,在这个专门的阅读器上看报纸,的确要比看普通的电子版、PDF版更方便更快捷,因为它的文章条目检索清楚条理,但也还是没能摆脱对电脑的依赖,局限在PC机上阅读,无法实现移动阅读。为此,手机短信应运而生,一些纸媒体推出了手机短信订阅新闻的服务,这样以来,人们在行走的同时都可以很方便地看一些新闻,新闻的传输和接收大大加速,使纸媒体在与电子媒体的竞争中多了一个支点。但手机本身的局限决定了它还不能进行大容量大批次的新闻传输,只是个暂时的借用载体,纸媒体的数字化尚需更新的载体来完成。

2003年11月26日,《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署名余苗的文章指出,美国报业正在进入电子阅读时代。如今美国许多媒体在保持原有纸质印刷版的同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版,使得阅读这件事变得越发轻松而惬意,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接受电子版报刊。与中国大多数报刊电子版的免费不同,美国报刊电子版多实行收费订阅的方式,如《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不仅收费,而且也已经开始将电子版的订户纳入总发行量的统计范畴。当然,美国报刊电子版的费用也是低于邮订价格,如电子版《华盛顿邮报》每月的售价是9.95美元,全年订价120美元,而纸质版的全年订价是180美元。

另外,在美国,电子版报刊的获取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很多报亭和一种类似于自动取款机的设备上都可以即时下载打印,比如,你只需插入信用卡支付4.75美元就可以在华盛顿读到最新的印度时报,更不用说美国本土的各大报纸了。《今日美国》报副总裁杰夫.韦博认为,革新有助于推动传统报纸与时俱进焕发新生机而非相反,他说:“我既是一个传统报人,也是一个电子报人。”

呼唤新载体

E_BOOK上的报纸  目前,电子书已有成型的手持阅读器了,外型像书本一样大小,可以像书本一样拿在手里随地看,还可以下载不同的内容来更新。现在,让电子书变成电子报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报纸内容的快速更新和传输,这个瓶颈问题一旦被攻克,相信电子报的用户不会少,特别是一些青少年读者更愿意用这种现代化的方式阅读。

能听的报纸  MP3播放器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听音设备现已取代了那些传统的劳什子,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容量大、效果好,目前正在迅速普及,用户由音乐发烧友向普通人群蔓延。如果报刊能将其所刊发的内容制作成可听的声音文件,压缩成MP3文件,提供多种检索播放办法,如可根据、体裁、作者、类别、地域等选听新闻,让读者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也能听报纸,岂不更好?如果真的有了这种广播版的报纸,那么,报刊的经营也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空间。其实,我们身边已经有了可听的报纸,现在,在青岛,人们可以用公共电话免费查听《青岛晚报》上的各类广告,在报纸的可听性上迈出了第一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套用一句广告语,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现代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想像力,以上只是一点个人的设想,意在呼唤纸媒体的创新。

 


 

 

文章录入:keyixidexi    责任编辑:keyixidex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 计算机媒介沟通中的沟通与非…

  • 数字化影像—视觉文化传播的…

  • 中国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

  • 新世纪世界传媒发展趋势浅析

  • 数字帝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