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学人博客 |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媒介研究 >> 广播影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注电影院——浅析中国电影放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字体:
关注电影院——浅析中国电影放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李敬    文章来源:传媒学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2

随着第五代导演和他们的农村题材、历史题材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风光不再,这两年国内最热闹的是影片发行过程中宣传——炒作的话题,似乎一进入市场经济,包装成了灵丹妙药,不管什么影片,只要找一两个卖点和时机,包装——炒作一下,就能解决电影业的问题。而我们最直接面对观众的电影院,却不论是单厅年票房达2000多万的上海大光明,从一间中学礼堂发展成11个厅的成都华协影城,还是社区内不断倒闭、消失的一张张银幕,从来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影院需要全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来关注,正是在影院门外小小的售票窗口进行的两指宽纸片的每一次简单不过的交易,支撑着我们“50万”电影大军的生产、再生产乃至生存,完成了我们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的使命。

我们的电影院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困境当中,面临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很多,片源缺乏、组织松散、经营不善、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协作不力等等,而且作为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的文化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在中国还没有建立,关注和发展放映行业却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了。放映业——电影院的成功经营与发展,不但直接涉及到整个电影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电影业再创辉煌,也关系到我国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从这一角度,我们更要努力从电影放映行业积重难返的现状中,探索并发现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 放映业的问题和现状

存在于放映行业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电影产业较低的成熟度相适应的,也表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1. 影片数量少、质量低

98年国产片共发行了 部影片,加上进口片 部,影片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全国5000家放映单位和12亿观众,再由于省市发行公司的渠道问题,多数专业影院放映的影片一年不超过100部,而真正能吸引观众和赚钱的就更少了。影片质量低不但体现在影片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整体水平低外,电影制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很落后,一部在全国很成功的主旋律精品影片,竟然只是制作了单声道的拷贝,而如今全国已经有超过160家的数字立体声影院,至少有三家制片厂可制作数字立体声影片,但发行的数字立体声拷贝却迄今只有6、7部影片,每部不超过50个拷贝。片源少、质量低不但直接影响了影院的经济收入,也直接限制了诸如影院多厅化、数字立体声等现代化的改造和发展,在文化和娱乐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进一步失去了吸引投资,壮大规模的潜力。

部分地区的影院以“吃饭”问题为由而非法放映走私影片,实际上也是我们影片少片源不足的一个极端反映。放映影片是电影院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业务,而影片少——好片子少,造成了影院的营养不良,直接造成了影院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影院经营难度加大、资金短缺、技术改造能力不足等。片源不足和质量不高是我国整个电影产业发展取向和水平决定的,而对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影院影响尤其严重。

2. 行业组织、企业组织松散落后,产权关系不明确

国际上最成功的现代影院组织形式就是院线制,在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几家大规模的放映集团形成多头垄断,有效地分割了市场,取得了规模效应和垄断利润。院线制的优势早已为我们所了解,上海的永乐和东方院线也开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而在全国多数城市,影院却不是各自为战,就是死死捆在某一级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之下,缺乏自主权,没有形成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放映集团或紧密联合体,而跨地区跨省市的放映集团更是没有,这也是影院经营不善、整体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现有影院有多种、多级投资主体,在体制改革中,明确产权关系一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97年出现的“中华院线”回避了产权关系,因而也是松散的,只是以业务关系为纽带联系的。明确产权关系,是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应该摸索出中国特色的院线制来。现在影院的这种组织状况,一旦面临国际放映集团的竞争和冲击,非常的脆弱不堪。影院集团的组成,也将很好地集中现有力量,有条件聚集现有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理顺与各级发行公司的关系。

3. 经营素质、经营水平需要提高

影院——放映业经营队伍随着时代进步,在体制改革和电影形势发生变化的今天,需要在意识、素质、水平上有质的提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放映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首先从影院建筑、结构和装潢等几个具有表象意义的问题,认识电影特殊商品属性、影院经营特殊性以及其现代产业意识。

影院在近十几年里,与其他蓬勃发展的产业相比严重落伍,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脱节,有些影院更是建国初期甚至是建国以前的建筑而几十年如一日。残破的外表、暗淡的招牌,使电影只能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老的、旧的,最好听也是传统的文化或娱乐方式。各地的电影工作者尽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因为建设、改造资金和现代产业意识的不足,影院建设仍然是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

落伍的还包括影院结构与装潢。如多厅化改造,影院或影厅大多是孤立的,很少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厅影院,有些影院将门厅、走廊改建的不伦不类的放映小厅,只有几十最多100多坐席,4、5米宽的银幕。由于本身条件所限,放映、还音设备档次很低,视听效果极差。而经营观念上的误区,小厅的座椅、装修却都很豪华甚至贵族化,但却无法体现电影效果的真正魅力,反而误导观众。装潢更显出经营观念的差距。国外的影院门厅——休息厅的装潢与放映厅相比非常讲究,宽敞、明亮、舒适,而影厅内部装修却非常简单,两、三种深色调的墙毡,墙到墙的宽阔的银幕,观众的注意力永远会集中在银幕上。我们影院的门厅是简单、拥挤甚至杂乱不堪,影院内部却多以明亮的色调来装饰,多种造型的吊顶、五颜六色装饰材料,甚至以浮雕、雕塑来装饰墙壁,舞台口,影院里应该唱主角的银幕却很小,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与国外影院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门厅——休息厅的小卖部,国外影院内销售散装可口可乐和爆米花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影院分得的放映收入,这一点上暴露了我们影院全方位经营能力的不足,不但没有找到适合中国观众消费习惯的食品和饮料,还往往将这一阵地承包或租赁给个体经营者,销售的是零售价格比外边高得多的袋装食品和听装饮料。不但没有获得应得的食品、饮料的零售利润,也丧失了宣传影片、销售电影后产品的阵地。还有是长远眼光、全局观念现代企业经营基本素质的提高。

许多影院和地方电影主管部门在困难面前缺乏长远的和全局的观念,影院拆的多新建的少,电影行业的阵地正在逐步萎缩。南方一个省会城市市中心的四家影院在一年内全部拆掉,改建成商场的漫长工期后,只在四层楼以上保留了1、2百人的小厅,造成了电影观众的大量流失,放映收入锐减,当地的报纸发出惊呼:“我们不看电影了吗?!”。我们理解由于市场竞争造成的优胜劣汰和资源、市场的集中,但影院的减少和消失除了使我们丧失了文化和宣传的的阵地,更直接的影响是产业规模的萎缩和实力的减弱。

影院在巨大的财政困难中一直在努力寻找生存空间,但在社会协作中却暴露出我们影院所有者和经营者经验和经营能力的严重不足。影院经常利用保有的最大的财富——黄金地段的土地使用权,与其它行业包括境外的放映集团合作,以获得必要的资金。在这种纯粹的经济关系的处理中,影院上当受骗、吃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家影院将一楼租给商场,三年中不但一分钱租金没收到,人家钻了合同的漏洞,打官司还要赔偿人家装修费;有的好不容易招徕了一家炸鸡店承租房屋,执行合同时才发现,合同期内收到的租金还不够为人家供电而投入的电力增容费;有的影院签了合同后,高高兴兴拆了老建筑,等待合资方投资建新的娱乐城,却发现对方已经破产。……。我们战斗在放映第一线的人员,应该切切实实学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规律,屏除盲目、浮躁的心态,提高经营素质和法律意识。

4. 技术含量低和技术水平落后

影院技术含量不但普遍低于国际水平,而且开始低于许多民用甚至家用文化娱乐载体。放映行业追随技术进步,在技术观念、管理、设备、队伍的转变、建设上的动力不足和行动迟缓,丧失了电影这一现代娱乐方式的主要优势。相当比例的城市影院无法保证高的放映质量,无法还原影片的真实效果,损害了电影工业的整体利益,也是这几年电影在文化、娱乐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大幅滑坡的原因之一。

对于电影的放映效果,对于大银幕、宽画面、立体声的认识,有待观念上彻底的转变,有的影院经理还固执地认为立体声就是声音大一点,只要片子好,什么影院都能赚钱。多数影院的设备都是80年代改造的,由于缺乏改造资金,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与电影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最大的还是影院还音系统,经过各级省市电影公司和影院的努力,全国已经有1000多家立体声影院,其中包括160张银幕装备了数码立体声还音系统,这一数字基本符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但对于10亿观众和5000家城市影院的庞大产业和市场来说还远远落后。除了设备落后,影院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技术管理薄弱,很多城市已经没有放映员培训和技术年检,放映员只要会挂片子就行,更找不到按规定进行每月放映和还音系统检测的影院了。

《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录音棚里和编辑台前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惊讶地发现,很多他的心血在影院放映时不见了,于是根据国际通用的技术准则建立了著名的THX标准,致力于影院放映质量的提高,保证“精确”地还原电影艺术家的杰作。THX标准对影响影院放映的所有因素都给予了重视,包括观众视角、噪声控制、影院设备、建筑规格等等,影院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系统工程,获得THX认证的影院成了现代影院的样本,也为影院票房提供了巨大的号召力。在美国经不完全统计,《泰坦尼克号》在THX认证的影院放映,因其音像俱佳、效果逼真,比非THX认证的影院平均票房高出50%。而我们在全国影院的建设中,却没有相应的整套的严格的技术标准。何时中国的影院开始考虑和介入THX的认证体系,相信我们的放映质量和电影票房收入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5. 产业协作与互动程度低

电影是多种艺术形式、多种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包括房地产、建筑、装潢、食品、包装、广告、电子、仪器、零售商业等许多其他产业,与电影联系非常紧密。电影业以其规模化、系统化吸引了众多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参与,影院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和商业机会,电影工业与其它产业可以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在中国,五千张银幕的巨大市场,没有培养出适当规模的衍生产业部门,国内各相关产业还没有重视和发展与电影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放映业的发展必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难以及时地得到其他产业的支持与辅助。

放映业甚至整个电影产业都应该注重和培育与电影有关的包括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这需要宏观地和有组织地实施,需要国家和有关领导部门的产业政策的支持。

6. 面临着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

作为民族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电影院会遭遇到来自国际放映集团的实力悬殊的竞争。在整个产业中,放映行业已经率先有步骤地对外资开放,对中国12亿人口潜在的巨大市场垂涎已久的境外放映集团会大举进军我们的放映业市场,美国、香港、东南亚的AMC、Lark、Smile、Golden Village、Studio City等已经在我国四个最大的城市建立了滩头阵地,与这些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相比,中国的电影放映业显得十分脆弱,即使有政策的倾斜和保护,危机会很快发生并波及到发行甚至整个产业。外资在台湾建立的院线已经垄断了当地的放映市场。未雨绸缪,我们必须集中现有资源,形成民族工业自己的正规化集团军,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放映业中存在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当影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整个电影产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在分析问题和困难的同时,还必须以宏观的、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发现和把握存在于产业内部和外部的潜力和机会。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从经济学的宏观角度来分析作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放映业,不难发现,在处于低潮期的电影业中,即使有上述许多问题,放映业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本身就占有着巨额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对于所有电影行业的部门和企业,尤其是刚刚成立的中国电影集团这样的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对放映行业的关注和投入,不但具有保护和发展本企业以及整个电影产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1) 放映业处于电影产业链的终端,是电影产品取得最终利润的环节,不但具备了相当的创利能力,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投入到整个产业中资本增殖的幅度和状况。改革中作为中间环节、最先被推到市场前沿,领略竞争的残酷性的省、市级发行放映公司,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谁拥有影院,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和优势;拥有了放映业,就会拥有电影业的巨大利润。

2) 放映业是以现金形式获得收入,类似于零售商业。现金的作用在商品经济的逐步完善过程中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3) 在增量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发现和盘活存量资产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国后就开始的影院建设基本上占据了城市最繁华、人口最稠密的“黄金地段”,这些土地的价值远远超过影院本身的价值。这是历史遗留给电影产业的最大也是最现实的一笔财富。邵逸夫在香港每兴建一家影院,都毫不犹豫地同时购买影院附近土地,地产业使邵氏影业获得了远大于电影主业的收入。电影业内的这笔存量资产,不但其数额巨大,而且盘活和盘大的空间也最大。

4) 关注和发展电影放映行业,还具备许多客观的有利条件:①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的要求限制了影院占地随便挪做他用,这笔资产理论上和政策上还会留存在电影行业内部;②文化系统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影院在某些地区成为文化部门的包袱,扩大再生产能力低,城市影院的改造和提高亟须资金投入,为进入放映行业提供了机会;③外资进入放映业还未全面对外开放,使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④电影行业属于特殊行业,系统相对封闭,经营影院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一专业壁垒,有效地防止了其他产业的渗透和控制;⑤与投资制片业相比,投资放映业的成本低、风险小,有机会分享黄金地段的有偿土地使用权,对于规模大、资金雄厚的房地产业、商业以及境外放映集团等的合作,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⑥有组织地进入放映业,是国有经济产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可有效地防止产业资本的流失,规避商业和投资风险,会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当我们关注电影院,关注我们的放映行业,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也看到许多机遇。中国电影工业正在走向世界,我们也会感到肩负的历史使命,电影院的建设和发展,与我们民族电影工业存亡息息相关。

 

文章录入:keyixidexi    责任编辑:keyixidex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 电影的电视化传播

  •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 观看﹑认同﹑仿真: 从《香蕉…

  •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国家发展

  •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 远程文化寻踪

  • 电影的纸上图像时代

  • 美国付费点播电视状况

  • 异地办报:新形势下的做大之…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