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宽学术博客
HEDK.Culchina.NET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时 间 记 忆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专 题 分 类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最 新 日 志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最 新 评 论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最 新 留 言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博 客 群 组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我 的 好 友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
   
 
 
中华文明撷要自序
[ 2006-9-4 5:08:00 | By: 何道宽 ]
 


作者前言

文化像一座冰山,一望而知的仅仅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之巅而已。文化又像是人的心理,很大一部分处在无意识之中。不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学习,我们就不能认识自己的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国家和人类的共同利益就是要追求共生、共存、共发展。不学习自己的文化,不了解他人的文化,就不可能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就不可能实现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和谐局面。

自1980年起,我开始认真学习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再生的过程,由此而认清了自己的文化身份:既是中国人,又要有世界眼光。这是一个拓宽视野、净化心灵的过程。

自1985年起,我在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两个层次执教中国文化,除了开设中国文化课之外,在口译、跨文化交际、旅游文化等课程中突出文化,逐渐形成以文化、比较文化和中国文化为主的教学体制。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并经过反复的检验和修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独具魅力,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开放性。值此新千年之初,谨以是书奉献给渴望重新学习中国文化的莘莘学子,谨以是书奉献给渴望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

本书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 有别于现有的其他中国文化读物,有别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导游、概况之类的读物。凡是容易在图书馆和网上检索的资料一般不收不论。
2. 用描写和阐释相结合的方法、纵横的框架、比较的视角,力争信息密集、发人深省,使之成为精神的食粮。
3. 力求反映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哲学、比较文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4. 思想力求精深,文字力求平易酣畅;兼顾中外读者需要,同时又经得起专家学者的拷问;既科学严谨,又耐读有趣。
5. 每篇文章尽量短小精悍,务求控制在3 000字词以内,能用几百字说清楚的决不拉长到一千字;短小的目的是便于诵读、精研,既便于课堂操作,亦便于茶余饭后的消遣,更要有利于外国学生的入门,以使之不至于望而却步。

本书的英文版在深圳大学的本科生中用过5轮,留学生中用过两次,经受了教学的洗礼。谢谢我的中外学生,他们给了我把本书推向世界的勇气。本书的写作过程,得到深圳大学科研处、教务处和文学院的关怀,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特此致谢。本书原始版本的一部分得到重庆出版社的支持,以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的形式进入《实用英汉翻译类典》(1997),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本书写作时,先写英文后写中文,力求英语地道、汉语精炼,并力求两种文字都平易流畅,实现神似与形似的完美结合,然而英汉两种文字千差万别,很难做到绝对等值,敬请读者理解原谅。

外籍人士、海外华人、莘莘学子、观光游客,无不可以从这本书了解中国。国内的涉外人员、在校学生、商务人士均可以将其作为自学读物,老师可以将之作为教材和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小书只能撷取一鳞半爪,不足以穷其奥妙于万一。笔者的才识学养和笔下功夫,都不足以担当全盘介绍中国文化的神圣使命,敬请海内外贤达不吝赐教。

渴望同好高手合作完成向中国学生和海外人士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神圣使命。

           何  道  宽

           2003年9月谨识

 

后记

本书最大的遗憾,就是涵盖面窄;即使穷毕生精力,对煌煌五千的文明,也只能是挂一漏万,

 
 
  • 标签:文明 
  • 发表评论:
    页面读取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