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哲学研究 >> 科技哲学 >> 文章正文 | ![]() ![]() |
|
|||||
回眸千年科技 | |||||
作者:吴国盛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3 | |||||
一种文明就像是一颗大树,从它难以追索的根源处开始枝叶繁茂。文明的大树枯枯荣荣,拥有自己固有的生命周期。西历的千年不足以标定人类文明之树的年轮,尽管今天的中国人把西历称之公历。然而这个公历,就是在西方也是直到18世纪才有比较明确而一致的普遍认同。 西历的第二个千年,难以概而言之。也许科技文明这棵参天大树的出现,算是这个千年的旷古奇观,但它也只是这个千年后半段的事情。 公元1000年左右,欧洲尚处在文化的荒蛮时期。希腊文化遗产被阿拉伯人所继承,出现了数学家奥马·卡亚,物理学家阿尔·哈曾,医学家阿维森纳,经院哲学家阿维罗意。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的宋朝正把中国独自发展的科技体系带向高峰。这是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是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年代。宋元数学四大家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水平。 从11世纪开始持续了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从东方带回了阿拉伯人先进的科学、中国人的四大发明、希腊人的自然哲学文献。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大翻译运动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是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化,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精神引进了神学,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16、17世纪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也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展现了一种新的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机械时钟的出现,培养了新的生活节奏,指示了新的文明形态。 科技文明的本质,是在哥白尼革命中诞生的。希腊人以及中世纪的宇宙,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近代思想的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一个无限的宇宙。在天文学方面,最终抛弃了天球的概念,而将天体撒向一望无垠的宇宙空间;在物理学方面,确立了惯性运动概念,这种运动除非受到干扰,将延一条直线无限地运动下去;在视觉艺术的创作方面,定点透视代替全景透视,人被确立为观察世界的主体;在精神生活方面,对人类有限性的深刻意识从而对上帝的虔诚、恭敬,被无神论的狂妄、放肆以及对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所取代;在经济活动领域,对自然资源无限的开发和索取代替了适度规模的小农经济。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从封闭的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这一时代主题的表现。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成标志是世界图景的力学化(机械化),从牛顿开始,力学模式成了描述自然的基本模式,爱因斯坦的革命也没有改变这一根本的方法论准则。可操作性和预测的有效性使科学成为新时代的强势知识形态,它创造了追求效率、追求控制的时代精神。在登月这一展现科学之神力的过程中,宇航员不无幽默地说:“我觉得现在似乎是牛顿在驾驶飞船!” 生命科学也经历了这一机械化过程。古老的博物学传统尽管出了个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总的来说受到冷落,新的实验生理学传统大行其道。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巴斯德的微生物学以及今天的分子生物学都是属于这个传统的伟大成就。 18世纪是科学精神大普及、科学的力量初见成效的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传播了普遍的进步标准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英国工业革命迎来了机器轰鸣的时代。19世纪逐步将自然科学体制化,科学教育成了大学教育的主体;将技术社会化,运输工具、通讯技术、冶金技术很快产业化,并与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一起相继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基础。20世纪是19世纪的某种延续,但科学理论更加高深、更加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而它所转化的技术实际威力更大、更难被人类所控制。它所带来的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全球性问题,更是这个世纪给人类特有的馈赠。 科技文明的大树是否已露败相?世纪末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像一切文明形态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开发了核能、登上了月球的人类,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基因,筹划登上火星,建立数字地球,倒是丝毫看不出衰落的迹象。但是在千年的历史尺度上,谁又能说得清楚?! |
|||||
文章录入:light 责任编辑:light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粤ICP备05083455号 Copyright 2004-2005 CulChina.Net 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 站长:孙海峰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