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分类更新文化中国http://culchina.nethttp://culchina.net/rss.asp?ChannelID=1&ClassID=25zh-cn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孙海峰博士文化中国http://culchina.net/images/logo.gifhttp://culchina.net中国印象图象时代的观念装置——高氏兄弟《关于历史、现实、与文化的数码演化系列》的启示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38.html“图象时代”这个概念在此来讲,并不是形容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图象充斥的程度,以及被图象夸张的表达或者是逼真描述的社会图景。从观念的角度而言,它更多地意味着人们开始调整一种更为视觉化、形象化地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以及贯串和生成概念的逻辑。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身边日益变化的生活图景视而不见。只要对周围生存空间中的变化稍做历数,我们便能够发现这样的事实:在都市里,不仅触目可见巨大的投射性广...张 强视觉传播2004-12-30 12:26:32性的屈从与主动:女星写真集内容的符号学分析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37.html 《摘  要》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送的「社会文本」所再现出来的「女性形象」,相当程度的影响了社会大众对于女性相关角色的定义与认知。近几年来,在媒介中造成热门话题的台湾女星写真集,其文本中所再现出的女性形象与性意识,是否能脱离男性观点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焦点。本论文主要将写真集放置于大众传播研究中,有关色情媒介产品的争议中加以探讨。本论文考量「风格」和...李宜玲 萧苹视觉传播2004-12-30 11:49:57“读图时代”的摄影“面孔”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36.html不断有朋友拿来报上和网上藏策和与之争鸣、探讨的文章给我看,起初还满有兴致,但越往下看越没劲--讨论和对话并没有在同一层面上展开和深化。实在是要佩服《被批判的感觉》中的藏策那份从容与耐心。  去年,在《拓宽摄影批评的视野》一文中,我对《中国摄影报》与新世纪初开辟摄影批评新层面的尊崇,对摄影批评学术化和开发性的热切期望,看来多半也是属于自恋的一厢情愿吧?这点感觉,在最近刚刚结束的一个摄影论坛上,又有了...李兴华视觉传播2004-12-30 11:46:20伪后现代面具下的英雄神话——《大话西游》作为终结者和启蒙者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1.html 《大话西游》的走红在这个注重包装和炒作的商业时代,简直是个奇迹。1995年《大话西游》出品,它在香港本地票房平平,刚引进大陆时被评为当年的最差引进片。可时隔数年,在没有宣传、极少广告的条件下,这部片子竟然迎来了它“迟到的春天”。我们不防追踪一下它的“发迹史”: 1) 1995年,影院播放,反响平平 2) 少量盗版VCD投放市场 3) 观者(主要是年青人)之间的互相推荐和传阅 ...任晓雯视觉传播2004-12-19 20:25:02电影的电视化传播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91.html一、电影院受冷落   199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天堂影院》(意大利CINEMA PARIDISO)用怀旧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电影院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男主人公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后回到家乡受到了年轻人的崇拜,而与此同时,家乡的电影院正面临被炸掉的命运。这刚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对电影的热爱有增无减,而电影院却越来越受到冷落。[1]   有人曾用随机路调的方式做了...王卉视觉传播2004-12-14 18:59:55话语权:电视媒体的力量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90.html内容摘要:话语权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知, 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角度也呈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而电视媒体在它的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也不断凸现,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民主法制进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有必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话语权进行再认识。 关 键 字:话语权 意识形态 电视媒体 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传统上...吴卫华视觉传播2004-12-14 18:57:02意义的造型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33.html 立意,习惯地理解为作品的中心意义。或者叫作品的主旨、主体思想。这种解释基于一种“名词化思维”。即:立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立意?“……是……”,产生的一定是关于对象的解释,一种逻辑的认知结果。其结果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一种个性,甚至是一种心态,而实际上,立意是动词性的。意义是什么?这只是立意的一个条件。立意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意义的形成、制造和构建。即:意义的造型。 意...丁海宴视觉传播2004-12-14 17:47:55设计观念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32.html 提问,“设计”在数字社会(亦称非物质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质的变化角度讲,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是指一种周密的设想、计划和计算,目的是为获得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固定、有形和美好的产品,所达到的功效也可以计算和测定出来。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则逐渐迅速地与艺术的思维接近。同时,“设计”过程也正在与艺术的创新融合,成为“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Marco...丁海宴视觉传播2004-12-14 17:47:00真实的属性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31.html艺术中的“真实”问题,像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似乎说不说已无关痛痒。可转而一想,牙老了,却不掉,必有其不掉的道理。依我看,“真实”就是这么一颗“老牙”,不想不碰不痛,越想越碰越麻烦。麻烦的是,似乎搞不懂它究竟是个啥“玩意儿”。用句专业的话说,是“真实”的属性不甚明了。 往往,越说不清的问题,其实,说起来才越有趣。容易说清的问题,就容易让人觉得没味道。恐怕,这是我们要说的主要理由。 ...丁海宴 赵莉视觉传播2004-12-14 17:46:11影像的传播悖论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728.html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影像符号的时代,一个借助于阅读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来激发和培育想象的时代。一个世纪以前的符号学滥觞之时,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认为,直接沟通思想的传播方式是类像,而所有传播思想的间接方法有赖于思想本身如何使用类像。在皮尔士对符号的分类当中,我们知道一个与事物本身同质的符号是迹象(indice),而一条对角线,一个图表,一个交通标志,一个影视片断则是类像(icone)。类像对对象的表现是...陈卫星视觉传播2004-12-14 17:42:55新闻频道应该增强关联性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271.html在被称作信息社会的现代,当多种媒体一起把“信息爆炸”演绎得真真切切时,新闻的传播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方面,新闻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在,并且更快了。另一方面,在受众被信息“炸”得晕头转向时,新闻功能开始更强调对信息的“澄清”和“解惑”。换句话说,受众不仅需要传播者提供的可“读”的新闻,更需要经过信息传播者“解读”的新闻。[1](P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是适应这个要求而诞生的。 与综合频道下的新闻...熊忠辉视觉传播2004-12-13 16:52:23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困局和突破——与媒体经理人李映红对话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267.html“数字电视是诞生中国传媒巨子的契机。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讲,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讲,数字电视既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机遇。”2004年11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2004数字新媒体发展高层论坛”上,著名媒体经理人、原默多克星空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映红先生这样评价中国的数字电视业。 自2003年以来,中国数字电视开始加大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北京数字电视正式试播,青岛、深圳、杭州等地的数字...熊忠辉视觉传播2004-12-13 16:50:46公民知情权必须得到保障和实现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240.html 一、什么是民众的知情权? 知情权的概念首先是1940年代美国记者肯特?库伯首先提出的(又译知晓权、知悉权等)。主要指公众有权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机构的活动情况,公共权力机构有义务对公众公开政务信息。50年代以后,知情权得到新闻界和法律界的普遍接受,涵义也扩展为社会成员有权获得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有学者认为,知情权不仅是一种理念...李剑宏视觉传播2004-12-13 16:38:05三维广告的理论含义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239.html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套基于一系列实验基础的全新的虚拟体验理论。虚拟体验是指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与三维视觉化产品交互时的心理状态,它被认为是不同于直接和间接体验的第三类体验。严格来讲,虚拟体验和间接体验都属于中介体验的范畴,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变体;然而,两者亦有不同之处,前者之所以区别于后者就在于互动视觉产品本身所特有的虚拟功效。在消费者心理学中,真实功效是指产品真正所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并且它...李海容视觉传播2004-12-13 16:37:14电视观众的隐逸文化心理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2025.html 滚滚的红尘渐渐平息,喧嚣的世界趋于宁静。亿万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纷繁变化的电视屏幕,如痴如醉超然忘我。他们忘却了生存的艰辛,他们远离了没完没了的权欲纷争,在如潮的人丛中,他们坐在变动的社会中的一个个远离纷扰的角落,以看电视这种独特的方式维持着他们身体的安逸和心灵的平静。只要想想钢筋混凝土森林中与世隔绝的芸芸众生们,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竟于不经意间营造出了一道宏大的隐逸文化景观。 对...郭五林视觉传播2004-12-13 12:42:44移动和虚拟的现代性凝视:流浪汉/流浪女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1847.html 19世纪下半叶是一场视觉的狂热。当然,这是社会的图像增殖的结果:大量带有插图的报纸广泛传播,印刷品和漫画等掀起狂潮。不过,这也是视觉范围和表现范围的地理延伸的结果:借助于旅游、探险、殖民活动,整个世界变成可见的,同时也变成可控的。  ——让-路易·柯莫里(Jean-Louis Comolli),《视觉机器》(着重号为作者所加)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主导的地方,整个生活自身呈现为无边的景象的堆积...安妮·弗莱伯格视觉传播2004-12-13 11:16:20福柯的眼睛——死亡的显(隐)形与现代性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1844.html 在现代性的极致状态下,神和人都因为了彼此而被迫死去。或如福柯讲述的那样,我们如今有关自身的视像源自人体解剖的限定性,它建立在一种临床医学的视线之中,这种视线将人体的黑暗内部敞开在人类快乐与痛苦实践的光亮之下。抹除了无限的时间—空间的神圣景观之后,人类便已开始首次栖居在地面上和肉体中,并尝试一部同样首次以人的尺度铭写的善与恶的历史。这样,“人类”便为了自身所接受之物——这道我们身处其中必须为自己看...约翰·奥尼尔视觉传播2004-12-13 11:14:53网络空间的幽灵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1842.html 一个幽灵,一个虚拟现实的幽灵在西方文化中游荡徘徊。虽然它还未现身,但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了,虚拟现实的幽灵真是鬼魂一般。甚至这个词本身也有鬼魂的特性。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现实是表面上的“真”但不是“真正”的“真”,现实是表面上的“实”但不是“真正”的“实”。这个概念被创造出来去表达一种形象的集合体,在这种集合体中人和机器如此纠缠不清,以致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可辨别。因此...乔弗雷·巴钦视觉传播2004-12-13 11:13:47镜中的女人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1840.html 仅为一匹种马和一个可爱的少年?  玻璃破碎时发出什么声音?一扇窗会在潜意识中消失?抑或是自然界的火警报警器?  广告人再次洞察了人们的心灵?  参议院精神卫生委员会公布这则广告并非含义深远?  古希腊人早在神话传说中就会应用这种寓意和表现手法?   这则广告与毕加索在其作品“镜子”中运用的技巧如出一辙,当然,两者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毕加索通过对比保守的白天自我和充满悲剧色彩的夜晚自我,使包...马修·麦克卢汉视觉传播2004-12-13 11:12:40摄影小史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1837.html 摄影术发明之初,迷雾重重,但并不比印刷术起源时代笼罩的迷雾更浓。也许这是因为摄影发明的时间比印刷术更为明确,当时有许多人已经 意识到这个时刻的来临,他们不约而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将照相机暗箱中的影像固定下来,而如何形成这种影像至少在达·芬奇时代就为人所知了。在尼埃普瑟和达盖尔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之后,他们同时获得了成功。由于发明者面临着申请专利的麻烦,法国政府乘势攫取了他们的发明,在给予一定...瓦尔特·本雅明视觉传播2004-12-13 1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