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见闻(四) 科隆
阮炜
清晨走出火车站,发现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就在车站出口对面,在晨曦中,我绕着教堂走了一周,然后走了进去,里边已有不少游客同我一样晨游这著名的哥特式基督教名胜。一些虔诚信徒已经在作晨祷。从里边看,科隆大教堂似乎与英国肯特、约克、威斯敏斯特等地的大教堂一样大,但从外部看去,却比这几个教堂高大,而且不论里外,都比英国教堂精美堂皇。彩色窗玻璃上的宗教画也比英国教堂的精致得多。中午再次到教堂附近游览,看到教堂尖顶的模型竖在前门出口不远,高八米、宽二点五米,可谓壮观。
科隆可玩的地方比我想象的要少,但青年旅社很好找。而且非常方便,离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大教堂都很近。会讲英语的人也比想象的要少,除了在火车站、青年旅社这一类地方能够同服务人员讲英语,其他地方讲英语一点也吃不开。早晨问路时遇到的近10个德国人中,只有一个能勉强讲几句蹩脚的英语。“Jugenderberge”
(德语:青年旅社)这个词很管用,问路时若讲英语,人家根本摸不着头脑,一说出Jugenderberge这个词,对方一下就明白了,跟着便热情地给我指路。德国人指路与英国人一样友好、周到。
在科隆市游览时,沿着莱茵河走了很长一段路。天气晴朗,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河面上,河水在和煦的晨风中微波荡漾,泛起一片片金色的涟漪。
德国,至少是科隆,比英国干净,与英国大城市不同的地方是,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街道还是干干净净的,建筑物也井井有条。这与布鲁塞尔也形成强烈对比。然而,建筑物的种类却比不上布鲁塞尔多。科隆也有古街道,但街上的商店太现代化,路面也不是用砖块铺成的,故比不上布鲁塞尔市中心那片古色古香的景象。
莱茵河在科隆约有六七十米宽。河上船来船往,不时还听得见汽笛声。有一艘在英国从未见过的高速摩托艇,只是尾部触水,以飞快的速度逆流而上,溅起高高的浪花,非常壮观。其余的船只,无论旅游船还是驳船,船体都又瘦又长,一点也不像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那种肥大的渡轮,当然与一般的远洋或内河客轮也很不一样。莱茵河是西欧最大的河,虽不可与中下游的长江同日而语,但同泰晤士河相比,则气派多了。
火车站在星期日也是那么热闹(西方国家的星期日是最冷清的一天)。服务人员也比英国的穿得要整洁得多。街头音乐家也比英国的水平高多了。德国到底是个音乐发达的国家,产生过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最伟大的音乐家,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水平太低的人是不会上街献丑的,也看到了在西方国家常看到的那些在街道地面上用彩色粉笔临摹名画的穷画家。然而,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街头音乐家。他们演奏古典音乐,则音准极佳,演唱流行音乐,则韵味十足。一个年轻人在科隆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双手抱着一个吉他,头上顶着一对钹,背上背着一个鼓,边奏边唱流行歌曲。若不看人,只听音乐,你很可能以为是一个流行乐乐队在演唱。这人唱完一支歌后,老是弯下腰去调整套在脚上用来控制故和钹的绳子。在英国也遇到过类似的音乐家,但水平低多了。
在大教堂前的广场上,还看到一次别有一番情趣的时装表演。一辆重型卡车开过来,一停下,马上便有人从里面爬下来,从车箱里搬出各种设备,很快便搭起一个临时看台,一刻钟后便响起了音乐声,时装表演以开始了!女模特儿的表演并不算十分精彩,但男模特儿们叼者烟斗,在台上迈着悠闲的步子,颇为幽默,潇洒。看台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一大群人,每一轮表演结束,便报以热烈掌声,不到一小时,表演结束了,紧接着,老板、工人和男模特们一起动手拆看台,不到十分钟,整个看台连同时装表演队就被大卡车一溜烟拉走了,真可谓“闪电战”般的时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