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传播研究 >> 大众传播 >> 文章正文 | ![]() ![]() |
|
|||||
试析舞蹈传播媒介 | |||||
作者:孙晓梅 文章来源:Untitled Documen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9 | |||||
内容摘要: 本文浅析了舞蹈传播中经历的各种媒体,力图对舞蹈传播媒介进行一个述说性的总结,并分析了各种媒体的利弊,分析了舞蹈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希望本人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带来舞蹈传播研究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舞蹈传播、内传播、外传播,舞蹈电视、多媒体、网络 传播现象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当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之前,甚或人还未成其为人之前,彼此之间的眼神互递,或者形体动作的传情达意,就使传播这一现象成为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传播依仗的媒体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媒体的势力也越发地强大,益使传播现象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一个活着的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传播,传播于人的重要性几乎和生命于人的重要性相当。当人冥思苦想时,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自我传播;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是人际传播;面对公众宣讲的时候,是群体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时候,则是大众传播。人类便是整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传播的环境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媒介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传播现象对人类也日趋重要起来,于是,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舞蹈当然不能归于传播之外。即使是完全自娱的舞蹈,也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情感而引起自我对这种情绪的感知,因此当属自我传播之列。而敞开大门跳给别人看的舞蹈,更是一种主动的传播。对于自我传播之类内传播的舞蹈,由于其意义只涉及到个人,影响面不大,所以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只重点讨论舞蹈的外传播。 谈及舞蹈的外传播,我们不能不讨论舞蹈传播的方式。总的来看,舞蹈传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舞蹈语言的直接传播;另一种是将舞蹈语言变体后的间接传播。这里的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的概念和传播学里的概念有所不同,传播学里的直接传播,是指不通过人工制造的媒介而进行传播的传播方式,如交谈;间接传播是指利用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方式,如打电话、写信,或者通过印刷、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舞蹈的直接传播,是指舞蹈本身直接传向观众,如舞蹈表演或者舞蹈通过电视等形象化的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虽然这种传播要借助传播媒介,但在舞蹈的传播过程中,舞蹈本身并没有变化,人们直接看到的还是舞蹈动作;而舞蹈的间接传播是舞蹈失去了其本身特性的传播,如舞蹈通过图画,舞谱和文字进行的传播,这些传播均看不到舞蹈动作的运动,舞蹈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变成了图画符号和文字符号,发生了变体,实际上是舞蹈的二次传播。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舞蹈的间接传播之所以成为舞蹈传播的方式,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还不能记录活动的影象,一个舞蹈作品,只能通过不断地演出来传播,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看到舞蹈演出的人,则只能通过图画或文字间接地欣赏到舞蹈。图画能栩栩如生地传达舞蹈的瞬间,舞谱能准确地记录舞蹈,文字更可以张显舞之不尽,但无论如何也不如流动的动作所引起的人的感官的愉悦,无疑舞蹈的间接传播远不如直接传播来得淋漓尽致,于是它们的发展也必然因为其自身的不适于舞蹈传播的原因而逐渐受到限制。图画已然成为历史文物,而舞谱也因为录象机的产生失去了其功能被悬阁封尘,文字虽然能写舞所不能表现的情绪,但终究避免不了说舞的尴尬。于是,舞蹈的传播,必然还要回归直接传播的阶段。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舞蹈的直接传播媒介。 一、舞蹈传播的原生代--广场 对于舞蹈的起源,人们有种种猜测,然而对于舞蹈传播媒介的起源,谁都可以推论就是广场。先民们生活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中,那里无疑也是他们舞之所在。挂满彩霞的天空是最美丽的穹顶,勾画着河湾的原野是最宽敞的舞场,抚草弄树的和风最能衬托激昂的鼓乐,映红脸膛的篝火最可宣泄心底深深的激情。一代代舞人跳动于广场中,传播着舞蹈,也在传播着广场舞蹈的特点。 迄今为止,广场舞蹈是最为亲切最为自然的舞蹈传播方式,也是舞蹈最具亲和力的传播媒介。舞者和观众平起平坐的态势,观众随时可以进入舞者的行列中的随意,无疑使广场舞蹈流传百世,方兴未艾。在舞蹈传播中,惟有广场舞蹈最接近于人与人面面相对的人际传播。在传播学中有一条定律,人际传播的传播效果往往要好于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因为它可以最直接地影响受传者,还可以根据受传者即时传来的反馈随时改变传播的内容和方式,目的性极强,效果也极好。在舞蹈的广场传播中,舞者和观众可以面对面,舞者的情绪直接地影响到观众的情绪,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随时可以跳进舞圈,手舞足蹈。 时至今日,我们当然可以从迪斯科舞厅拥挤的人群中看到广场舞蹈的魅力,也可以从街头老太太的秧歌里看到广场舞蹈亘古未变的热情,还可以从立交桥下的交谊舞里看到人们对广场舞蹈的需要。 在舞蹈的传播媒介中,广场是最具自娱性和交流性的媒介,而且它的这种特性也是舞蹈的其他传播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随着舞蹈的发展,广场舞蹈也将不断地发展变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代代流传下去。 二、舞蹈传播的中生代--舞台 在舞蹈开始标榜自己的艺术性的那一刻,舞蹈便与舞台不可分割了,直到今日,当我们一想到舞蹈,便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剧场里的幕布和舞台上的灯光。舞台是何时诞生的,笔者已无从考证,但自打它诞生之日起,舞蹈的自娱性便逐渐退化,开始向观赏性偏重。 舞台的诞生也使舞者更加职业化,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舞蹈传播的舞者。他(她)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舞蹈的发展,舞蹈逐渐变成了可以超越生活的艺术,而在张显舞蹈的欣赏性的同时,舞蹈的舞台传播也深深地打上了艺术的烙印。 舞台艺术相应地派生出许多艺术门类,如舞台灯光设计、舞台布景等等。美术和技术的溶入使得舞蹈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于舞者的身体,而是发展到了更广泛的层面。灯光使人体动作得到了美化和夸大,舞台布景也使得舞蹈所营造的虚拟空间更加明朗化,舞台的意境更加地美妙。舞蹈开始成为一门综合了美术和技术的艺术而变得生命力更加旺盛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台也变得更加多维化和富于变化,各种技术不断地运用于舞台上,使得舞蹈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表现力和参与性也更加强大。 然而,观众的视角的单一化使舞台摆脱不了呆板的格局,而且,在剧场里,只有坐在前几排正面的位置才能完整地欣赏到整个舞台的舞蹈,而对于其它视角来说,舞台是残缺不全或是模糊不清的。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增加了演出的成本,致使剧场里的舞蹈演出票价居高不下,这也影响到舞蹈的舞台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张艺谋曾说,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富人看电影,穷人看电视的社会。舞蹈的舞台传播会不会也象电影一样沦为一种贵族的享受呢?如今,这种担忧已经初现端倪了。据说,上海的芭蕾舞演出票高达上千元,致使有些观众说,这样的演出不敢看,如果看上瘾来没有钱买票,不是和吸毒一样难受。 如今,舞蹈的舞台传播不得不面对着舞蹈传播的新生媒体--电视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舞蹈演出谢绝电视转播,自以为这样可以留住观众。这就把舞蹈逼到了贵族化的绝境。同时,人们的空闲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舞蹈,人们的闲暇时间可以被其它的娱乐方式所占据,如电视剧、音乐等,长此以往,在越来越依靠媒体生活的人类中,影响人们生活的主流媒体如果不出现舞蹈的话,那么舞蹈必将沦为一种亚文化而隐形于人类的生活,这样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所以,当代舞蹈传播者的话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舞蹈传播的新生代--电视。 三、舞蹈传播的新生代--电影、电视 电影是科学家汤马斯·爱迪生于1889年发明的,迄今不过一百来年的历史;电视更是迟到1936年才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这两种媒体一经诞生,便发展得极其迅速。到1926年,美国的电影业已经与汽车业、罐头业、石油业、钢铁业、烟酒业并驾齐驱,成为六大产业之一。而电视更是飞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据《北京晚报》近期的统计,电视已经成为北京人最经常接触的媒体。在欧洲某些国家,电视的视听指数已经达到100%,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居民都能接触到电视。 电影和电视真正使舞台艺术进入到了大众传播的时代。剧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舞台传播的观众限制在了很少的范围内。虽然仔细算来,电影和电视的观众也是有限的,但由于它们能够大量地制作拷贝和向更大的范围传播,所以其传播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一部电影或一台电视节目,其受众少则几百万,多达上亿,正是电影电视使艺术传播的受众达到了"大众"的程度。 随着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原先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都改头换面活跃在了电影屏幕和电视银屏上,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戏剧。以前演绎在舞台虚拟空间中的故事,变成了活动在电影和电视营造的准现实空间中来。人们在观看这些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不必要再通过想象来逾越舞台空间的限制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现实的场景中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可理解性,也大大增加了观众的数量。电影、电视更成为一种和戏剧并驾齐驱的艺术形式,某种程度上还可能超过了戏剧的影响。 舞蹈也随着这两种媒体的诞生而发生了变化。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被录下来拿到电视上播放,成为舞蹈舞台纪录片;人们把舞蹈演员的故事夹杂着舞蹈作品在电影和电视中播放,成为舞蹈电影故事片或舞蹈电视专题片;更有一些电视编导,把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创造力揉进舞蹈作品中,成为舞蹈电视,使舞蹈作品更加好看,意境更加美妙,抒情更加淋漓,叙事更加清晰。 谁都能看出来,电影和电视的诞生,给舞蹈传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电影和电视准确地记录动作和队形变化的能力使得舞谱成为历史遗迹;舞蹈评论家也不再需要用语言详细地讲述舞蹈了。舞蹈的电视传播无疑是使舞蹈的间接传播丧失其历史功能的始作俑者。 纵览电影电视媒体的出现使舞蹈传播发生的种种变化的,足以令人感到欣喜,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种种遗憾,遗憾的是,电影电视媒体所给舞蹈界带来的变化还是不够翻天覆地,即使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出现在音乐界。当音乐电视充斥了电视银屏的时候,当音乐电视已经成为电视点播的主要内容时,和舞蹈有关的各种"舞蹈片"还恍如凤毛麟角。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在心里暗暗地埋怨,舞蹈界在利用大众传媒方面表现得太不敏感了。也许是前面所说的原因,舞蹈的舞台传播害怕失去观众而杜绝电视传播的渗入,也许是舞蹈语言不好理解,舞蹈电视不好拍的原因,不管怎样,舞蹈的电视传播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电视传播,这对舞蹈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现在上剧场去的人少了,10岁以内的孩子最经常的是坐在电视机前面,而他们眼中的舞蹈却仅仅是充斥了银屏的伴舞,那么,至少在孩子们心里,舞蹈已经成了一种附属品,一种亚文化。这难道不是一种应该引起舞界同人重视的现象吗?对于即将掌握未来的小观众们,难道不是我们应该争取的对象吗?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的电视传播是迄今为止最廉价的舞蹈传播方式,它的存在是舞蹈平民化的标志,它使舞蹈的观众范围更加广,数量更加多。对于音乐来说,不要钱的广播和廉价的录音带是音乐传播的左膀右臂,而电视和VCD也应该成为舞蹈廉价传播的左膀右臂,这样,舞蹈才能拥有更加坚固的群众基础。 舞蹈的电视传播,肯定会给舞台传播带来巨大的冲击,因为电视的多视角观赏和变化丰富的画面是呆板的舞台所不可比拟的,如果舞蹈家们把施展才华的场所定为电视的话,舞台必将萎缩,但这决不应该成为我们同情舞台、留连舞台的理由,毕竟,人类社会在发展,有发展就有淘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代舞蹈传播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如何利用强势媒体的问题。无疑,电视是当今最强势的媒体,利用它来传播舞蹈,将是舞蹈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舞蹈传播的新新生代--多媒体、网络 自从1984年Apple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多媒体特性的计算机--Macintosh以来,多媒体技术便在计算机领域掀起一股强大的洪流。"多媒体"的含义,是指传达信息的媒体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具体是指复合性地使用通过计算机等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的声音、文字、图象等媒体。 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多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一经诞生便呈现出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 首先是它的集成性,即把文字、图象、音频、视频集成于一体,表达的的手段多种多样。对于较为难懂的部分,可以采用文字讲述,清楚明白;形象化的内容,可以采用图象、视频;更可以利用音频,使人类的眼睛解放出来观看最需要看的内容。多种媒体的集成性,可以使传播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次是它的大容量。一张CD-ROM(只读存储器,一般指光盘),可以记忆54亿个字节,转化成其它的信息种类的话,"这一巨大的记忆容量,相当于1个小时的音乐、26个小时的旁白、4000幅自然画面、1.6万幅图形、2.75亿个文字。还相当于27万张A4幅面的稿件和商业报纸的大约一年左右的信息量。" 这还是1999年的数据,现在,随着压缩技术的发展,一张光盘可以容纳100多首歌曲和70分钟的声像。这么大的容量,足可以使光盘制作者有着丰富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第三是它的交互性。"其它媒体如书、报、电视等,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能输入信息。在交互式多媒体中,用户可以输入信息,进行检索、编辑、录入等"。 这种交互式无疑是多媒体光盘最大的优点,使它可以应用于教育、咨询、导游、远程医疗、娱乐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在舞蹈传播中,这种多媒体传播主要可以应用于舞蹈教学,它不仅可以利用文字、录象和声音多种方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目的,同时价格也非常便宜,一张空光盘的价格只有2~4元钱,远远低于传统的传播介质录象带的价格。在这样一张舞蹈教学多媒体光盘中,用户不仅可以看动作,听解说,还可以进行动作检索,只需要查找出动作的名称(外文或中文),就可以通过点击来播放这个动作的录象,可以说大大优于录象带的线性检索方式。目前,北京舞蹈学院科研所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另一个信息时代带来的新媒体--网络,也是应该引起舞蹈界人士重视的媒体。网络是近十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很快地就显露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强大势头。如果说电视的媒介势力可以比喻成一个大个子的话,那么网络则无疑是传播界的巨人。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几秒钟之内传遍整个世界,如果说通讯卫星的出现是人类步入地球村的里程碑的话,那么网络则建筑了人类地球村的大门,它们最终将构筑遍布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使人类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网络虽然刚刚兴起,但已经迅速地渗入到舞蹈传播中来。也许在电视传播中舞蹈的速度已经落后了,但是在网络传播接到接力棒的时候,无疑对于舞蹈传播是一个最大的契机。如今,各种各样的舞蹈网站纷纷出现,给舞蹈传播带来了种种生气。通过网络,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地区的舞蹈表演(据报纸报道,俄国已有专业演出团体通过网站播放自己的演出录象);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舞蹈的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更可以实现舞蹈界的资源共享,这些无疑对舞蹈的发展将大有益处。 我们面前的世界在不断地变化,舞蹈的传播也应该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如今的舞蹈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多媒体时代,从广场到舞台,从电视到网络,任何强大的媒体都应该成为我们利用的工具,舞蹈传播者们也将不断面临着如何利用传播媒介这一崭新的问题,让我们携手共创舞蹈传播的美好未来。 |
|||||
文章录入:古言月 责任编辑:古言月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粤ICP备05083455号 Copyright 2004-2005 CulChina.Net 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 站长:孙海峰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