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动态 | 资料下载 | 建议留言 | 文化论坛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 传播研究 >> 大众传播 >> 文章正文 | ![]() ![]() |
|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传播理念与传播机制的理论阐释 | |||||
作者:孟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3 | |||||
[摘 要]本论文较为全面地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所具有的国际化传播意义,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传播理念的系统设计和新闻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了论述。论文尤其关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传播的运作机制,以及与传播运作机制相关的节目类型、管理平台、经营模式,并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论文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际化 传播理念 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下简称“央视新闻频道”)2003年5月1号开始试播到7月1日的正式播出,就其从容的态度可看出,在这两个月“实习期”的背后,的确有着中央台四年多朝思暮想的追求和处心积虑的准备。我认为,新闻频道两个月来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新闻频道实现了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建立了一个“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的模式,两个月内每天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现场直播节目,累计150多场,现场直播节目的时长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电视新闻直播总量。正式开播后的新闻频道将继续保持新闻、直播、专题这三个立足之本。同时,两个多月后的正式播出,对栏目的设置还是进行果断的调整:下决心“砍掉”了《海外速递》、《数字观察》、《世界报道》、《体育周刊》、《财经周刊》、《文化周刊》六个专题节目6个栏目,并增加了一档由崔永元主持的新闻休闲节目《小崔说事》。并对保留的节目也相应做出了调整:除了《新闻会客厅》、《央视论坛》这样的专门性谈话节目,24档整点新闻中一律不再让嘉宾进入演播室,以保证新闻频道栏目形态的清晰化。 眼下,虽然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已有半年多,对其的评价、讨论、研究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热潮”。但是,总体上看,就央视新闻频道谈央视新闻频道的太多。实际上“央视新闻频道”现象背后,是一个远超过新闻频道本身的偌大问题。 一、超越一般电视传播意义的央视新闻频道 2003年5月1日清晨6点整开始的试播和7月1日的正式播出,的确是中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在电视观念形态中,电视新闻观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格外重要。这诚如西方哲人哈贝马斯所言: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也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努力成为国际社会有影响和负责任的成员之际,电视新闻事业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新闻事业,应积极地与国际通行的新闻传播原则及其高效益的运作方式接轨,反映世纪国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监测、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1] (一)、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所具的国家意义。 处在当今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传媒系统,有无全国性的特别是全球性的电视新闻频道,远不止是超越地缘国界传媒力量的显现,而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一个“软国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看待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就是一个偌大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和软国力的显现。就此而言,央视新闻频道的出现,颇为姗姗来迟。 中央电视台创办以来,在电视新闻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比较全面的电视新闻报道门类,拥有世界先进的电视技术条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记者、主持人和技术人才,为新闻频道的开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6年前央视就曾有开设新闻频道的意向,但囿于诸多原因,进展可谓步履蹒跚。实际上,电视新闻频道早已成为国际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就在此6年内,国际间电视新闻频道发展迅猛,仅在弹丸之地我国的台湾地区,就有东森、民视、TVBS、三立、真相等多家电视新闻频道。特别是今年1月6日,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在中国内地按境外媒体管理方式有限度落地,这是第一个落地中国的24小时新闻频道。此前已落地的凤凰卫视中文台通过“9·11”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特别是直播)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国际品牌。而反观我们,我们居然丢掉了“911”的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直播报道(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好在我们抓住了伊拉克的战事,进行了“补课”。 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自上任起,就关注了新闻传播界的改革和发展,就在“SARS”猖獗之时,仍决定开播央视新闻频道。李长春同志代表党中央到中央电视台去祝贺新闻频道开播时指出“新闻频道开播是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件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希望央视新闻频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准确地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宣传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 ‘三贴近’,增强电视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以新闻频道开播为契机,全面带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节目调整、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电视宣传的引导水平”。[2] (二)、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呈现的电视传播理念。 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飞速发展和大范围覆盖的今天,世界各大电视台都把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打节目,以表明对世界重大事件和生存状态进行关注。在国际上,新闻频道的竞争成了国际媒体竞争的主战场。1980年6月1日,泰德·特纳在亚特兰大开创了一个全天24小时播报新闻的有线电视网——CNN(Cable News Network)尔后的新闻频道就在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现。[3]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频道,按照通行的国际定义应该是全天候(24小时)的以新闻为主题的频道。进而论之,新闻频道是全天候(24小时)专门播出新闻节目和具有新闻属性节目的专业电视频道。境外的电视新闻频道大体有三种模式 。按播出内容分,有纯动态新闻频道(如台湾的TVBS、三立新闻台东森新闻网)和动态综合新闻加分类(专题)新闻频道(如CNN、BBC世界台);按经营方式分,有完全不带商业广告的公营新闻频道(如BBC世界台)和带商业广告的私营电视频道;按技术类型和经济来源分,有有线新闻频道和无线新闻频道;前者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用户付费(占90%以上),广告播出受到严格限制,后者几乎全部依赖广告。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20多天的情况看,央视新闻频道是在借鉴这些模式的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基本特征:建构动态综合新闻加分类(专题)新闻,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单元里,将时效性突出的动态新闻在前,时新性突出的趋向新闻在后,辅之以分类和专业新闻,对新闻资源的整合脉络清晰,轻重缓急安排有序的央视新闻频道。[4] 央视新闻频道究竟是要做成中国“CNN”、“福克斯”,还是“BBC”?这对于刚刚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已经传达出的电视新闻传播观,令人注目:中国构建自己的一整套应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电视传播网络,同时形成“监测环境”的常态,即以“守望者”的姿态,对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关注与报道。央视新闻频道应该更好地通过我们的传播理念、价值理念、报道内容体现出来鲜明的特色,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5] (三)、央视新闻频道开播获得的特殊资源。 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作为承载信息传播的电视媒介如何促使各种信息尤其是新闻性信息的广泛深入传播,显的极为重要。新闻频道的出现将使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量有急剧扩张,以适应了信息时代社会和公众对新闻信息的不断需求。以新闻本位设置央视新闻频道,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大大改变了电视主要是娱乐工具的专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并用电视专业化分工的频道形式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配置新闻信息。期间,无论是经济信息的传播和增值,还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和张扬,都是极为重要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政治信息将在新闻专业频道中占据极为突出的地位。浅层次看,经济信息和文化信息都有专业的电视频道相对应,而政治信息尚无。从深层次看,新闻频道的开播,将拓展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新通道。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一方面要承担起大力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任务,而另一方面则又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震荡可能承受的压力,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十六大提出的建设政治文明的重大任务,无疑要让新闻频道担负起配置更多政治改革信息资源的重要职责。 1998年10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熔基视察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以新闻舆论监督而闻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并与栏目的编辑、记者座谈。朱熔基发表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讲话并题词。这一非常重要的讲话,以其新的提法和鲜明个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国新闻传播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也在国际间引起了注意。[6]时隔近5年,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频道资源,央视新闻频道理应在这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二、透视央视新闻频道传播运作机制的调整 设置并开播央视新闻频道,除显示了电视新闻观念重大突破外,同时,也显示出央视对电视运作机制的大调整。 (一)、央视新闻频道成功整合了全台的新闻类节目资源。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后中央电视台前所未有的介入和报道(特别是直播),可以说是央视新闻频道运作的大彩排,特别是24小时新闻直播的大彩排。据相关报道,央视对这次战事的新闻报道从力度到广度都是空前的。中央台1、4、9三个频道总动员,采用了长时间的直播方式,有2000人直接为战事报道服务。战时紧张时,中央台直播室外的走廊里都是人,嘉宾排着队等候上场。央视通过这次伊拉克直播,收视率增长了28倍,直播花费1000万元,但是广告费也创新高。恰恰是在这基础上,央视新闻频道获得了整合资源,尤其是新闻资源的巨大信心和宝贵经验,再加之原来新闻频道整体计划的较为详尽周密,使得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获得了基本成功。 央视新闻频道在开播时所阐明的“依旧保留了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新闻栏目”,将《东方时空》被安排在每天下午14:10和凌晨3:12播出;《焦点访谈》被安排在每天上午10:30,并于每晚19:38与CCTV-1并机播出;《国际时讯》则被安排在每天傍晚18:10和凌晨2:10播出;《新闻联播》、《新闻30分》、《晚间新闻》和《新闻早8点》在新闻频道中与第一套节目并机播出。实际上,都是为了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人力、节目、设备等多种资源的积累和储备所做的铺垫。相比凤凰电视台,央视新闻频道也许不想走他们那种“相对低成本运作”的路子。现在凤凰电视台下的中文台、资讯台、电影台、美洲台、欧洲台加起来不过700人。伊拉克战争爆发时,他要求战时全体凤凰员工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以上。凤凰卫视平台已有中文台、电影台和资讯台三个频道在内地落地,其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达到13%至14%,大约有4000万户家庭可以收到凤凰的频道。虽然凤凰台目前的营业规模不过8亿元,与中央台年营业额50多亿元相比不在一个量级,但仍不可小视其运作能力。据凤凰电视台董事局主席刘长乐透露,凤凰卫视的24小时频道新闻将在1年内实现收支平衡。[7]央视新闻频道目前的开播,可谓四面出击,颇为大气。这些,主要还是充分运用了中央电视台的多年积累的整体资源优势,并寻找到这样的一个突破口。就此言,现在探讨央视新闻频道真正作为独立频道运作,为时尚早。但是,其志不可小觑。 (二)、央视新闻频道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新的传播管理平台。 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全天24档整点新闻。整点新闻将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整点新闻后,分别安排了各分类新闻,主要有财经、体育、文化、国际四大类。新闻频道的专题节目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法制等各种节目形态,是对整点新闻和分类新闻的补充和深化。试播期间每日播出的专题有六个:《新闻会客厅》、《央视论坛》、《法制在线》、《每日国际观察》、《社会纪录》、《共同关注》;试播期间每周播出的专题节目有十个:《数字观察》、《每周质量报告》、《声音》、《面对面》、《中国周刊》、《世界周刊》、《海外速递》、《财经周刊》、《体育周刊》、《文化周刊》。 面对如此大量的节目,央视新闻频道的运作遵循着一个新的整体性原则,即寻求实现经常的新闻直播并能保证随时开展新闻直播、插播和作现场同步报道,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闻管理机制。他们很清楚,只有实现全台新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才能有整体的新闻频道意识,才能提高快速报道和直播的能力,统一协调各新闻栏目对重大事件作连续跟进追踪报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频道化。具体而言,他们将台内9个频道的新闻力量凝聚到新闻频道上来,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一台摄像机采访的新闻,各频道各栏目如需要都可以使用,实现新闻共享。他们还努力建成立统一的新闻选题策划系统、新闻资料管理系统、新闻采访传送网络。新闻频道还渴望把台内外的力量合到一起,中央台及各地方台遇有重大新闻事件,可以通过微波、卫星、转播车、移动卫星站、电话以及互联网络等各种传送手段及时地把新闻插到新闻频道播出,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网的联合。 央视新闻频道在尝试大新闻编辑部管理,即在新闻编播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形成新闻生产的24小时高效流水作业。根据展江教授的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将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打破部门所有制,整合和合理配置新闻资源;其次是统一全体采访、编辑、制作、播出人员的新闻评价、选择和播出标准,实现真正的新闻专业化;再者是追求新闻生产与规范的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第四是调动和储备与新闻生产相关的其它资源,如建立和完善新闻选题策划系统、新闻资料管理系统、新闻采访传送系统。央视新闻频道就是努力实现在上述基础上的“全天候新闻频道运作方式”并力求在“动态新闻优先、突发新闻优先、现场直播优先”;“科学划分时段,配置相应的新闻和节目资源”;“标准时段(小时)划分、正点新闻优先”从而达到有管理平台的高效和有序。[8] 三、寻求央视新闻频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央视新闻频道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地要看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独特的经营模式。我国的电视经营模式既有别于西欧的公营(政府拨款)模式,又要有别于美国、台湾的私营模式,如何借鉴海外公营电视的公共性(公益性)和私营电视善于配置传播资源的长处,如何吸取我国电视事业发展中成功的经验和记取失败的教训,值得关注。 按照国际间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的状况看,央视新闻频道也许要树立这样的新经营理念“新闻信息将是获得广告的重要资源”。而不要将眼睛仅仅盯在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上。央视新闻频道在道寻求新的经营模式上,要大胆地走出这样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摆脱频道缺乏经济实力带来的寄生性(即寄生在中央电视台的母体上),无法长大。 据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总裁袁方介绍:目前观众在发生巨大变化,新闻在观众最必需收看的节目类型中名列第一,因此最容易到达最广泛的人群,具有强大的广告传播能力。对于最近逐渐升温的汽车、金融等中高档消费品来说,新闻频道是又一个合适选择,因为从一般的收视规律看,新闻节目比其它大众节目如电视剧、综艺节目更容易到达社会上的中高端人群。而且对于一些不直接面对大众消费的产品,新闻频道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央视索福瑞公司调查统计也显示,以前中央一套节目是一个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该频道的广告收入占全台广告收入的主要部分。而近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与往年同期相比以30%的速度增长。这给了新闻频道的广告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除了收视率,媒体品质也是重要的广告资源。”袁方讲认为,“新闻节目的另一个重要特质是可信度,所以新闻频道可以提供优良的广告传播环境。”[9] 据央视国际网站提供的信息,央视新闻频道目前随着入户率的提高,新闻频道的收视率呈现出较快攀升的态势,各个栏目之间的收视率差别并不太大。但是,对比中央电视台其它频道,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还相当的低。对观众状况的调查显示,男性观众在新闻频道的收视比率相对较高,成人观众尤其是45-64岁的观众对新闻频道的兴趣明显较高,新闻频道对高文化层次的观众具有明显的收视优势。展示了新闻频道在经营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些,都是值得欣喜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受众能否构成电视的消费主体?广告商是否认同这些?何况,央视新闻频道虽然有了较为稳定的受众,但是,央视新闻频道毕竟不是付费频道,不是靠稳定的订户来生存,而是靠广告商。 (二)、央视新闻频道可持续发展须追求真正的国际化传播 在我国,出现的央视新闻频道虽然是我国传媒界石破天惊的大事,但是,对世界传媒界而言,却是姗姗来迟。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央视新闻频道正式播出,也许会从中央电视台的“一家独大”,迅速演变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家独大”。在现有体制下,央视新闻频道对国家新闻资源特殊占有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缺乏竞争活力的“一家独大”现象,目前不可能在我国电视格局中有大的突破。最大的变数,还应当是境外媒体的逐步介入(当然这种介入有可能是政策上的变化,更有可能是技术上的变革,特别是受众接受技术上的变革)。从这样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即便是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形成了独特的赢利模式,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因为央视新闻频道最终要成为国际间有影响的新闻频道。衡量你的尺度,只能是在国际电视新闻界的竞争力。从这意义上看,央视新闻频道可持续发展要追求真正的与国际接轨,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暂且不与CNN、FOX、 CNN比,也不与东森、民视、TVBS比,就与凤凰卫视,主要是凤凰卫视资讯台比,就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 首先,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工作人员来自两岸三地,对台湾、港澳的新闻报道得更多,也更及时,毕竟是近水楼台。另外,他们的股东默多克旗下的FOXNEWS现在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性媒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最新的新闻信息。所以在“快”字上,优势极其突出。 其次,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定位是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所以在全球新闻上投入了更多的力量,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他们不光是关心身边发生的事,也关注地球其他各处的新闻事件,但凡能引起华人关注的新闻,他们都要及时播出。再者,凤凰卫视资讯台一直有现场直播的习惯,在直播上做得更好,也更有经验。他们的主持人大多能做同声传译,而且都是多面手——能播、能报、能传(译),有的甚至还可以做记者直接进行一线采访,这样在时效等方面都产生了优势。这些,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当然,凤凰卫视资讯台制作播出的成本问题也值得注意,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成本是凤凰卫视资讯台直播成本的五倍多。[10] 从长远看,央视新闻频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个重要的制肘:新闻频道的资源条件。胡正荣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认为一个好的、特别是国际化的新闻频道一定要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上有足够的优势。在人才资源方面。电视新闻频道需要贮备相当数量和高质量的记者(journalist)、高级专业记者(correspondent)、编辑、主持人(anchor)与播报人(presenter),还有各个领域的专家、评论员等。CNN在全球有近4000名新闻专业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通讯员、技术、智囊等。BBC在全球有2000名记者(journalists),250名专业记者(specialist correspondents)。福克斯新闻频道拥有美国一流的专业记者、主持人、编辑、评论员、专家等141人,作为新闻频道的核心和支撑,同时依靠更多的其他各类专业人员。在信息资源方面。电视新闻频道本身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因此,它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的信息资源配置能力,即强大的新信息开发能力、巨大而完善的各类信息的储备、开放的信息共享系统、迅速和丰富的信息吞吐。CNN已经成为一家向265个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和信息以及拥有600个附属广播电台的庞大的新闻信息公司。仅在海外它就拥有42个分部,它的国际新闻报道有50%是由设在伦敦和香港的分部制作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它的直播在美国亚特兰大、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和科威特四地进行。在技术资源。各家新闻频道纷纷采用最先进的电视新闻采集、编辑、控制与传输技术,如数字技术、卫星技术、有线网络技术等,优化技术流程。这使得新闻报道的速度、数量、质量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伊拉克战争中各家新闻频道采用了全套的数字和卫星设备,使画面和声音同步传回并保证播出。这是最新电视新闻报道技术资源的一次展示。我们最接近国际水平的是技术资源,但这保健是硬件,而在软件方面,差距甚大。[11]这些,央视新闻频道都应当冷静地思考和深入地研究。 |
|||||
文章录入:douyanan 责任编辑:douyana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粤ICP备05083455号 Copyright 2004-2005 CulChina.Net 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 站长:孙海峰博士 |